昨日,市長江凌第二次列席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,就有關人事任免作了情況說明,并現場回應了經濟增長和文體設施建設等熱點話題。
“到下一屆政府,整個經濟的增長和質量提升會有明顯的變化”
會議在討論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計劃執(zhí)行情況時指出,上半年,全市實現生產總值(GDP)473億元,增長7.5%,與全年10%的增長目標存在差距。江凌回應稱,去年底,我市對今年的經濟增長進行研判,確定增長9%,后根據有關情況調整為10%。“現在來看,10%的增長目標通過努力是有可能實現的。”
江凌指出,居于當前形勢,經濟增長在本屆政府內不可能有太高的速度。“我們原來估計從2012年開始,用3年的時間完成經濟結構調整,到2015年和2016年時適當提速。”這種研判的前提是大的經濟環(huán)境向好,包括房地產和經濟發(fā)展的環(huán)境。但目前,很多情況發(fā)生了變化。“我估計,這種調整期還會持續(xù),經濟恢復到一個相對快的增長區(qū)間可能會比預料的時間要長。清遠經濟進入較快的增長區(qū)間,應該是在2017年以后。相信到下一屆政府,整個經濟的增長和質量提升會有明顯的變化。”
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,應優(yōu)先解決老百姓身邊的活動場所”
當天會議還討論了市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情況,認為“我市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滯后,場地不足”。江凌對此作了回應。他稱,“文體設施建設的思路,究竟是從上面的考核、要求、規(guī)范出發(fā),還是從市民的需要出發(fā)很關鍵。”兩者本來并不矛盾。因為上面的規(guī)范和考核指標是根據一般城市的要求考慮的,但在實施過程中卻經常有矛盾。“因為上面有時候會一刀切,不從實際出發(fā)。”
江凌舉例稱,省里要求每個縣(市、區(qū))都建一個體育館。比如,花2億元在連南建一個體育館,真正享用的人其實并不多,但如果把這2億元在縣城里建七八個體育公園,可能會有更多的市民受益。
目前,清遠市區(qū)面臨著兩方面的問題。一是大型體育設施不足,一是普惠型的、老百姓身邊的體育設施不足。“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,我們應該優(yōu)先解決老百姓身邊的活動場所。”在社區(qū)旁邊,建設一批老百姓不用坐車、直接步行便可去運動的場所,老百姓更容易受益。這也是今年市政府規(guī)劃建設59個社區(qū)體育公園的原因。